好孕。第2胎備孕過程分享

20201125203854 92

這篇文章寫了好幾個月,終於在米寶4個多月後、開始有睡過夜的半夜,因為脹奶醒來而起床把文章一鼓作氣寫完……

引產第1胎寶寶後,鬱鬱寡歡了一陣子,坐了21天的月子、與先生一同至日本賞櫻放鬆心情,那時候我完全不敢想第2胎,雖然醫師告訴我胎盤、寶寶拿去化驗後查不出問題,應該是個案,所以下一胎不會發生同樣的情形。

懷孕過程對曾經失去過孩子的媽媽來講是極需要勇氣的,因為我沒有自信再孕育健康的下一胎,但失去讓我更期待擁有自己的孩子;那種矛盾的心情在引產後不斷地出現,只要一想到離我而去的寶寶,會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淚,其中包含著無法擁有寶寶的失落感、對自己子宮的缺乏自信,以及能否擁有孩子的不確定感,那複雜難解的情緒,就在失去寶寶後蔓延開來。

這樣的我,在第2胎備孕的日子裡,靠著產假結束、回到職場來轉移心情,還有以下的一些幫助,逐漸地走出陰霾,雖然心情偶爾會沉浸在陰天裡,但陽光的時間越來越多……

 

中醫調理身子

引產後一個月,月經仍遲遲不現身,導致身子一直悶悶的很不舒服,另外在安胎期間絕對臥床將近3個月,身體非常虛弱;到了親友推薦的連鎖中醫診所看診,吃了幾週的中藥,終於在引產後2個月來了,排出來後身體也逐漸恢復元氣;後來因為醫生的看診時間有調整,我無法持續請假配合而中斷看診。

回到職場上班經同事推薦,來到公司附近的「李明潤中醫診所」,看診採預約制,第一次看診我便向醫生表明自己第一胎引產的情形,希望能調理好身體,再看看是否能有下一胎。

醫生告訴我,因為我曾經懷孕過,要懷孕一定沒問題,重點是如何養胎,讓胎兒能在子宮健健康康地長大與順利娩出,醫生把脈後認為我子宮氣血循環不佳,導致上一胎無法留住;另外也幫我把鼻子過敏(鼻水倒流)、腸胃容易脹氣等當時身體偶有的不適調理好,才不會在孕期時反覆出現影響懷孕,並在每週看診會提醒我做適宜的運動(例如多走路、爬樓梯等),不需要過於激烈的運動,及要求我每天起床測量並記錄基礎體溫,每個週期他都會看基礎體溫曲線圖,來判斷我可否開始準備懷孕。

我從6月中旬開始看診,到了7月經期過後,醫生表示我的子宮狀態不錯,建議我可以開始做功課,不須等到半年過後才準備懷孕,因為不是試一次就會懷孕,總要多多嘗試才有機會懷孕。

經過醫生每週把脈、開藥的調養,以及我定時的運動(老公幫我找Youtube的15~20分鐘有氧運動,每隔一、兩天就跟著跳一次),身體機能調理地比我上一胎懷孕前還好。

另外在懷上第二胎後,只要身體有些不適(像是感冒、胃食道逆流等)也會到診所請醫生開不影響胎兒的中藥;產後,醫生會針對我的體質開水藥幫我補身子,看診的方式是:生產前先至診所讓醫生把脈,他會記錄我身體的狀態,我在產後第5天主動電話聯絡醫生,進行問診後,醫生會開立一週的藥粉及藥材,藥材一帖煎兩次,分別於早晚餐後吞藥粉再隔1小時飲用,持續4週;產假結束後開始上班,同事認為我精神氣色都很不錯。

Info李明潤中醫診所
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28號樓之1
電話:(02)2322-5567
營業時間:週二~週五 15:00-17:30、19:00-21:00
週六 09:00-12:00、14:00-17:00

 

PTT 好孕版(GoodPregnan)

備孕時期,我常到PTT 好孕版(https://www.ptt.cc/bbs/GoodPregnan/index.html)去閱讀前輩的備孕過程與心得,還有相關注意事項或是遇到問題該如何處理、解決等等;像是發現我的基礎體溫高溫部分無法持續14天,參考好孕版前輩的經驗推測可能是黃體不足,因此開始補充肌醇,補充到第2個週期就順利懷孕。

 

好書「女性私身體」

另外,要分享一本「女性私身體」(全方位生理週期照護手冊),是由美國知名的健康教育學者「東妮.魏斯區勒(Toni Weschler)」撰寫,透過「週期觀察」來了解女性生理,備孕時如能善用這些原理可事半功倍,受孕機率也能大增。

20201125203933 52

這本書的中文初版於2009年發行,2017年出版20週年增訂版,增加不少圖表及6個新的章節。

自從3月底小產後,我等待了超過兩個月,終於等到產後第一次月經來臨,也開始每天早上記錄自己的基礎體溫,了解自己的高溫、低溫區,來確認自己產後的生理週期,以便能開始懷孕計畫。

要測量基礎體溫,事前準備如下:
■數位電子體溫計(溫度精準至小數第一位)
■生理週期的紀錄app(如「小月曆」)
■鬧鐘(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測量)。

多年前我曾飽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之苦,月經每隔半年才來一次,身體因為代謝不良而水腫發胖,嚴重影響身心,後來開始正常作息與固定運動後,月經週期也開始正常,月經能正常到來對女性來說是最美好的事情,自月經來臨就開啟了新的一個生理週期……

簡單將生理週期劃分如下:
20201125210917 1

濾泡期(雌激素期):在濾泡刺激素(FSH)的影響下,每個卵巢都有15到20個卵子開始成熟長大,卵子被包在自己的濾泡裡,濾泡會製造雌激素,這是最後讓排卵發生所需的荷爾蒙。卵子的成長比賽,平均兩個星期完成,這段時間的長短,取決於身體在排卵前需要多少時間來產生足夠的雌激素。

黃體期(懷孕期):卵巢釋出卵子後,濾泡會自行萎縮,產生一種稱為「黃體」的黃色物質,附著於卵巢內壁,分泌「助孕酮」,黃體的存在時間有限,大約12~16天。

子宮頸液體:分泌物可以判斷自己是否排卵,在排卵前會分泌子宮頸液體,一開始黏黏的,接下來像乳液狀,甚至有「蛋白狀」(最容易受孕的時間,非常明顯),呈透明狀,延展性很高可拉長,在我的週期正常後,會發現這種分泌物的演變,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是身體的提醒──「快要排卵囉」!排卵後約一天左右,體溫就會開始升高

精子最多可在子宮頸液體中存活5天,卵子於排出後最多可存活24小時,所以在排卵期前後做功課都可能懷孕。

對身體較為了解後,透過基礎體溫可以察覺目前位於什麼期間,濾泡期的基礎體溫是低溫期,我的體溫大約在36.0~36.4之間徘迴,經過數個月的觀察後,得出一個規律的周期-月經後18天排卵;黃體期的基礎體溫是高溫期,我的體溫大約介於36.7~37.2之間,我的這段期間時間很固定,排卵後14天來月經,所以我的週期一次是32(18+14)天。

還有基礎體溫最佳的測試時間是早上的6點到8點間,我通常是一起床就先量基礎體溫,並使用app紀錄,我推薦使用「小月曆」,除了基礎體溫外,子宮頸黏液狀況、做功課、月經期等都可以記錄上去,非常方便,且記錄一段時間後,app就會預估每一次周期可能的排卵期與月經時間。

20201125203030 73

| 我在第二胎懷孕期間換新手機,小月曆的資料並沒有跟著搬移到新手機、舊手機又切到重置狀態給先生用,所以只找到這張app基礎體溫的畫面截圖。

原本為了備孕所買的排卵試紙沒有拿出來用,因為光靠基礎體溫與子宮頸液體就可以判斷我的排卵期,在排卵期前後可以密集做功課(我的中醫師建議我間隔一天做一次功課,不要讓身體太操勞)。

 

孕前補充營養素

懷孕前倒數第2個周期的高溫期不夠久,第12天就低溫而後月經就來,參考ptt好孕版前輩的建議,我買肌醇來補充,幫助體內新陳代謝及調節體質。

備孕期間我一直有補充孕媽咪的綜合維生素與葉酸,為接下來有可能的懷孕預作準備,將體質調養到最佳。

同事建議我在月經期喝滴雞精食補養卵,這個習慣從備孕期就開始,一直持續到孕期、產後,我因為不方便加熱而購買可常溫下飲用(ex.牧田MU10的烏骨滴雞精),真的很方便,也可以補充自己在育兒階段長期睡眠不足的抵抗力。

 

放鬆心情

懷孕前的最後一次月經,是我與先生的日本北海道10日自駕行的第二天,因為週期很準時,所以一直滿心期待月經不要來,但到日本搭乘的是廉價航空的紅眼班機,非常疲勞,一下飛機又自駕一整天,其實自己心裡有數,這樣的生活作息可能會讓受精卵著床失敗,的確月經很準時到來。

北海道10日自駕行結束後,身心都達到最佳狀況,果然這次就受孕成功,第一胎小產後第6個週期順利懷孕,也讓前一胎安胎臥床近3個月且吃了大量會產生副作用的安胎藥而影響身體機能的我,把身體調理到最好的狀態。

排卵後我等不到14天,大約排卵10天後,我使用驗孕試紙有很淡很淡的第二條線,因為太過早了,我擔心是「化學性懷孕」,這麼早去婦產科也照不到胚囊。

20201125210948 95

隔幾天我就到請短休至醫檢所抽血驗Beta-hCG(絨毛膜促性腺激素),確認自己是否有懷孕,若Beta-hCG每兩天翻一倍,表示受精卵有順利著床,就不用太擔心子宮外孕的情形;早上抽血,醫檢所當天下午就立刻寄Email通知檢查結果,非常方便。

11/11(4W2D) Beta-hCG:266.8、AMH:3.07
11/13(4W4D) Beta-hCG:654.7

確認Beta-hCG有翻倍後,當週末就到婦產科,很幸運不需要用陰超,腹超就照到胚囊了。

20201125203135 48

確定寶寶來到,還有很多關卡需要過,接下來會分享第2胎的孕程紀錄……

願正在備孕求子的人,所求所想都能成就 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