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宜蘭.三星》天送埤文物館

01.jpg

離開天送埤舊火車站後,我們回到三星路上,途經憲明國小門口這間「天送埤文物館」,順便進去看看吧!

02.jpg

這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,由憲明國小經營負責,一樓的牆面裝飾頗有特色。

03.jpg

這是文物館旁小路上,有好幾個由石頭堆砌而成的彩色石垺,因為色彩鮮豔,常會吸引遊人注目。

05.jpg

進入文物館需要支付水電清潔費,成人30元、小孩10元,管理員為一位年紀挺大的外省老伯伯,他還跟我們說已經好幾天都沒有遊客了!進來看看吧~哈!!

04.jpg

文物館的展出,一樓以太平山的伐木事業為主,二樓則是漢人的生活文物。

06.jpg

在檜木群中工作的人:運匠(負責運送木材者)。

07.jpg

左邊這位是「手斷師」:負責砍倒樹木者。
右邊為「測量師」:負責測量、檢查大量的樹木。

08.jpg

伐木的工具、鞋子,這裡保留了許多與過去太平山伐木事業相關的珍貴文物。

09.jpg

包括各種伐木刀(大剖鋸),樹木伐倒後,若原木過大過重,需剖成二到四塊,稱為「胴割」。

10.jpg

運材作業:西元1924年以前,太平山的木材是利用蘭陽溪,流放到宜蘭的員山儲存。

11.jpg

這是「打鐵用工具」:太平山伐木時期,許多伐木工人都住在天送埤,打鐵店應運而生,為提供這些工人謀生的器具-各式鐵製伐木工具。

「魁啊咧」:是即將失傳的移木技術,由八名伐木工人,手持「手翻鉤」站在巨木兩側,一人手持「拖材鉤」,站在巨木前端「掌舵」、站在前端的人起音高唱日文歌,其他人跟著唱喝,唱完後一起使力,巨木便會隨之移動,此行為展示了工作的力與美,也有團結的代表性。

12.jpg

彎進小房間,可以看到整個太平山伐木事業相關地區(太平山、天送埤、羅東)的全貌。

13.jpg

得以一窺天送埤地區的過往,這是天送埤舊火車站的小模型。

過去的伐木事業是靠著火車與水路將珍貴的檜木運送至平地,這個產業由日人經營30年後再由國人接受續營38年,並於1982年結束太平山伐木事業,太平山火車則於1924年通車、1979年停駛。

小房間上方還有一列電動小火車,回沿著一樓上方的鐵軌繞行,可惜為了節省電源,管理人員並沒有開放,不過沒關係,有看到小火車就可以了!

我們爬樓梯上二樓,欣賞漢人的傳統習俗的文物。

14.jpg

這是仿古花轎,過去漢人的迎娶習俗便是以花轎將新娘抬回家。

15.jpg

「棕簑衣」:以棕葉編織而成,是古老的雨衣,具有保暖,防止蛇親近的功用。

16.jpg

在「接福」、「迎春」的大門紅字後,有各種漢人習俗下的古物。

17.jpg

像這個便是漢人種植農田時的灌溉工具--「水車」模型。

18.jpg

這裡有祭祀的器具、竹簍、燭壇、秤仔、量仔、磅仔及舊時閨房,不過閨房的東西可能還在整修,東西散亂一地,還有上圖的竹製花瓶……等。

這是頭城三星行的最後一個行程,我們依依不捨地向宜蘭說掰掰囉!